能源、礦產、水、土地等自然資源,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保障。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,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,但是,我們在資源和環境方面也付出了巨大代價。我國資源已經難以承受,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,中央明確提出建設節約型社會,就是要在社會生產、建設、流通、消費的各個領域,在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,切實保護和合理利用各種資源,提高資源利用效率,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消耗獲得*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。這是關系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中華民族興衰,具有全局性和戰略性的重大決策。, 首先我國人口眾多、資源相對不足、環境承載能力較弱,是中國的基本國情。其次今后一個時期,人口還要增長,人均資源占有量少的矛盾將更加突出。能源短缺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“軟肋”,淡水和耕地緊缺是中華民族的心腹之患。這種基本國情,決定了我國必須走建設節約型社會。建設節約型社會同樣是我國走可持續發展的一種體現!為了我們的子孫,為了談們不面臨資源匱乏的危機,讓我們共同建設節約型社會!, “節約用紙”與“植樹造林”這個題目看似兩者沒有關系,然而樹木對于我們人類社會是必不可少的!樹木使我們的保護傘,它們可以調節氣候、凈化空氣、防風降噪,是人類*好的朋友。, 樹木是氧氣制造廠,一畝樹林放出的氧氣夠65人呼吸.。l公頃闊葉林1天可以吸收1噸二氧化碳,釋放出 0.73噸氧氣。面對持續不下的高溫,相對變暖的氣候,原因就是“溫室氣體”過度排放,而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地表植被的破壞:亞馬孫河流域的熱帶雨林曾被稱為“地球的肺”,現在由于該地區不合理的經濟結構,造成大面積森林被毀和嚴重的水土流失。亞馬孫流域危在旦夕,調節能力隨之下降。, 樹木能防風固沙,涵養水土,然而在北京周邊由于對自然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利用,是造成生態失衡的主要原因。亂砍濫伐、毀林開荒、過度放牧等,會破壞森林和草場,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,使沙塵暴頻繁出現。不合理的開發、占用土地,使耕地面積日益減少。同樣造成了我國資源緊缺。, 樹木是粉塵過濾器。當含塵量大的氣流通過樹林時,隨著風速的降低,空氣中顆粒較大的粉塵會迅速下降。另外,有些樹木的表皮長有絨毛或者能夠分泌出油脂,它們能把粉塵粘在身上,從而使經過樹林的氣流含塵量大大降低。,
,